• :
  • :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创建的思考(上)

发布日期:2019-10-21

来源于:中蒙知识产权战略合作信息服务网

摘要: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既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的契机,也是内蒙古地区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机制。内蒙古与俄蒙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条件和优势,为创建民族教育智库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应采取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相统一、研究中心与校内各院系(研究基地)相融合、学校与区内高校及智库之间相协同、内蒙古高校与国内其他高校及智库之间相协调等多种策略,并建立内蒙古高校与蒙俄两国高校及智库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成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如内蒙古大学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蒙古国研究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绿色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蒙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构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内蒙古医科大学整合国内外蒙医药研究优势资源,创建了蒙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但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和民族教育发展来看,内蒙古地区高校智库从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还有发展的空间。其中,高校民族教育智库的发展受到忽视,是个短板,这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很不相称,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需求,同时在学术研究上很少关注这一领域。因此,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势在必行。一、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是发挥民族教育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服务、支撑和引导作用的需要智库,简称智囊机构或者智囊团,是指能够在社会、外交、经济等多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出最佳的解决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由多学科的专家所组成。它的主要职能包括提出思想、教育公众和汇集人才。它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将其分析研究出的新的政策性观点以书刊和各类交流活动等方式公布于众,从而努力得到大众支持和决策者的采纳。民族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和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是发挥民族教育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服务、支撑和引导作用的需要。(一)发挥民族教育研究建言献策的决策服务功能民族教育研究有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决策服务的功能。以往发挥其功能有所偏颇,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严重脱节,教育研究偏重思辨性的闭门造车,与教育决策相离太远,其决策服务建议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为充分发挥民族教育研究的决策服务功能提供了有效途径。民族教育研究的决策服务功能主要以诊断功能、论证功能、咨询功能、预测功能、反馈功能、干预功能等加以实现。这是由于民族高校不但人才多,而且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结构,校内学科齐全,专业林立,只要有意识地加以合理组织,就可以形成跨系、跨院、跨学科的课题组,完成综合性的诊断、咨询、预测等任务。民族高校课题往往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与这些部门之间一般不存在难以分割的利害关系,因而就更能保持诊断、咨询、预测和反馈研究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此外,民族高校在图书、教育情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有优势,不难建立一套适合于诊断、咨询、预测和反馈工作的信息沟通和处理系统。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能够发挥民族教育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民族教育决策的诊断、论证、咨询、预测、反馈和干预等功能。诊断功能就是对民族教育实际状况与标准符合程度的诊断判断效用。研究者利用一切可采用的技术和手段,诊断民族教育的各类信息,发现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论证功能是对所需要的民族教育决策目标和方案作系统、严密的再论证,以强化民族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般以决策思想论证、决策目标论证、决策方案论证等形式进行。咨询功能是为民族教育决策及时提供决策信息,为民族教育决策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必要咨询服务。预测功能是以民族教育现状为依据预见和推测民族教育发展趋势的功效和能力。民族教育的预测功能主要是通过了解掌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等,以获取的信息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反馈功能是给民族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民族教育工作的改进。也就是说把研究的结果和信息反馈给政府部门,从而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的决策。如某项民族教育决策是否成功,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要用反馈信息来加以调节。亦即,在民族教育决策方案实施以后通过一定渠道将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所产生的一些疑问、所提出的一些建议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反馈。这有利于现有的方案进行修订,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干预功能可以促使民族教育决策部门克服不足,改正缺点,争取发展和进步。(二)发挥民族高等教育对中蒙俄三国交流与合作的支撑作用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能够发挥民族高等教育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加强三国交流与合作起支撑作用。1.民族高等教育是中蒙俄三国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独特窗口。民族教育在中国习惯上特指少数民族教育,即对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在本智库中特指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特指蒙古民族的教育。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使民族教育在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民族高等教育能够传承和弘扬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当得到尊重和弘扬。民族高等教育在师资、课程、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对于发掘、整理、传授、研究、传播和创新民族文化来说,比一般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其他层次,更能直接而有效地做出贡献[1]内蒙古民族高校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心,以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并成为其独特窗口。2.民族高等教育是中蒙俄三国教育交流和合作的独特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一方面,要求各国学校教育要切实为本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为本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求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国家与国家之间教育的对话、沟通和合作变得经常化。多年来,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虽然一直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有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但缺少更便捷更有效的途径。进一步落实三国元首塔什干会晤共识,更好发挥智库在推动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的智力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建内蒙古高校民族教育智库便是一条教育交流和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民族高等教育是中蒙俄三国人员交流和合作的独特阵地。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的3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确立了内蒙古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的定位。因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内蒙古自治区将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内蒙古重要的发展契机,为此内蒙古应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使民族教育在三国人员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成为可能。(三)发挥民族教育对人类价值的引导作用迄今为止,民族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它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广泛地认同,但对于教育、民族教育的人类价值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是突出和强调国家作用,为国家目标服务的,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依然很普遍。在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将愈加广泛和深刻,民族教育应该有更加宽广的价值理想,应该强化自己的人类价值意识,引导青少年从人类困境、人类需要和人类福祉的高度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1.唤醒人类意识。人有不同的意识,既有个体意识、公民意识,又有人类意识。个体意识几乎是不教而会的。公民意识有其生活的基础,但是却需要教育的帮助。比起个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来说,人类意识更加是学校教育的产物。[2]在推进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唤醒青少年一代的人类意识。因而,民族教育在承担和引导公民意识的同时,应承担起引导、唤醒人类意识的责任和使命,致力于人类意识的唤醒和人类的教化。2.增进人类相互理解。自古以来,种族、阶级和国家之间的歧视、斗争和敌视乃至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历史恩怨可能会影响到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推进,因而如何才能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缔造永久和平,民族教育在这方面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民族教育在培育青少年学生成为爱国主义者的同时,防止把爱国主义不适当地狭隘化为民族优越论和国家至上论,引导青少年学生重新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理解历史上发生战争、冤仇的基础上超越历史,努力缔造新的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种族和民族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进理解,和谐共生。3.培育人类共同体的力量。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有个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和人类的问题。人类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区域、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艾滋病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也是世界性问题或全球性问题,不是靠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民族教育在强调自身力量的同时,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积极参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宣传和行动中来,培育他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责任感。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创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面临的挑战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为高校民族教育智库的创建提供了机遇。表现在:一是打开了方便之门。经济走廊是指在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内联系生产、贸易和基础设施的机制。主要利用扩充交通走廊,提升经济利益,实现邻近地区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3]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开放之门、合作和交流之门;二是打造了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在规划对接、政策沟通、机制构建方面是政府的得力帮手,在文化教育传播、国家政策解读、民意通达方面是实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三是提供了行动指南。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仅是简单的倡议,更是愿景和行动。它要求中蒙俄三国中的任一国教育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保持长久性联系,形成三国国际化教育共同体,国与国之间关于教育方面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常态;四是开启了新的窗口。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启的新的窗口,为中蒙俄三国经济合作和人文合作提供助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高校民族教育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境。(一)内蒙古高校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需求反应滞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分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研究者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与贸易,资源能源,货币金融的互联互通,可以理解为工程建设和经济贸易;二是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互联互通,海上合作领域,可以理解为区域政治秩序;三是区域性的语言文化、科技人文、卫生等人文领域的互联互通,可以说是人文交流与合作。这些倡议所囊括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资本、基数、文化、政策、民族、宗教等等,都需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4]P.183-184对上述的人才培养,高校未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教育反应不及时、不敏感。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还是走老路。譬如,内蒙古地区高校培养目标依旧、课程设置依旧、教育交流依旧,几乎没有变化,反应相对迟钝,也不够重视对所在区域的影响和作用,灵敏度不高。迄今为止,民族教育和专业对这种变化似乎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有关开展民族教育和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及时、很少。目前的民族教育和专业制度还存在诸多缺失,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学术团体、学术刊物、规范化术语的厘定和统一等方面。又比如,要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方面的需要,就必须规划好语言发展方向,加紧培养一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和文化通悉的国际化战略性人才。当前,我国高校能够开设语言课程的有20种,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已达40种之多。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语人才稀缺以及我国高校语种专业的不合理设置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亟须提升培养关键性外语人才的举措,并落实到实际和细节层面。(二)中蒙俄三国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障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规模小、投入不足、交流方式较单一、合作的基础薄弱等。从参与主体来看,主要通过政府方面的互访为主、教育考察,各高校彼此间合作规模不大,民间组织及企业间的合作很少;从合作内容上看,人文类语言学方面所占比例较大,有关自然科学类的科研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份额不大。[5]中蒙俄三国教育制度和体制存在差异,所以三国学校教育层面合作和交往存在障碍和困境,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面临如下问题:一是留学生生源单一,一般都是蒙古国留学生;二是因为资金原因,外籍师资偏少,很少有蒙古国和俄罗斯教师上课,课程几乎都是中国教师用汉语或蒙古语授课;三是在蒙古国、俄罗斯等国际学校,专业的中文教师(汉文、蒙古文)也少,一般没有中文课程,即使有也是类似兴趣课之类&